以上3種驅動力極大地推動了傳統技術發展融合,最終演進為云計算,其涉及網格計算、分布式計算( 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計算(parallel computing)、效用計算(utility computing)、網絡存儲技術(network storage technologies)、虛擬化( virtualization)、負載均衡(load balance)等傳統技術。也就是說,云計算是傳統技術發展融合的產物。
總之,云計算是ICT產業的一個重大變革,如同當初的電力革命和通信網的變革。100多年前,在沒有電力公用設施時,每個農場和企業都用各自的發電機單獨發電,生產及維護的成本很高;電網建成后,農場和企業改為從大型的發電廠購買價格低廉、可靠性高的電力。在過去,企業或部門多采取自建電信專用網的方式。然而,隨著通信技術的發展,公用電信網的通信質量和效率得到極大提升,運營成本不斷下降,新興企業或部門轉而采用公眾網來實現專用網功能,原有的專用通信網也逐漸淡出電信市場。同樣,當云計算服務承諾的通用訪問、7×24 h的可靠性、高安全可信性、99.999%的SLA(service level agreement,服務等級協議)和無處不在的協作真正兌現時,今日主流的以企業或個人私有IT資源為中心的計算方式注定走向沒落,云計算服務必將在后電信時代的IT產業大行其道。
然而,云計算的意義不僅限于此,其意義還在于:①促進業務創新,云計算使得企業更專注于業務,更快、更靈活地滿足和交付客戶需求,為業務創新提供堅實且靈活的支撐;②增加業務收益,云計算具有顯著的網絡經濟特征,隨著服務增加,邊際成本遞減,邊際收益遞增,總體實現收入遞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