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中心可以說是互聯網領域當中的一個相對傳統的課題,但隨著云計算的誕生,數據中心在其支持下也開始出現質的變化。中培偉業《云計算與超融合架構建設最佳實踐》培訓專家蔣老師指出,在應用云計算的基礎上,數據中心發生了以下幾個變化:
第一,對外提供的服務不同。早期的數據中心,包括現在運行的很多數據中心,基本都采用的是托管型服務。即服務器、網絡、存儲等設備都由客戶自行購買安裝和維護,數據中心僅提供機房的帶寬接入、供電和空調系統等服務。客戶按照使用時間向數據中心支付一定數量的費用,費用主要包括電力、帶寬、機柜等使用租金,這樣數據中心省去了很多維護設備的麻煩。實際上,因為客戶的需求多種多樣,需要購入各種各樣的設備來滿足,數據中心沒有精力,也沒有技術積累去完成這些事情。
第二,收費模式不同。傳統數據中心一般按照月或者年收費,計算的標準就是機柜數量,帶寬大小,用電量這些數據,這些數據是粗放型的,統計不夠精確,往往造成很多資源的浪費。而云數據中心就不同,甚至可以按照小時或者分鐘收費,而客戶使用的就是計算、帶寬和存儲數據,客戶用了多少計算和帶寬資源,就收多少費用,這個費用可以精確到分鐘,為客戶節省了開支,這樣又有哪些客戶能不喜歡呢。
第三,運行效率不同。傳統數據中心鋪張浪費現象頻現,數據中心內部到處都有閑置的資源,未被充分利用起來。云計算就是可以將這些資源虛擬出來,形成合力的一種技術,所以數據中心擁有了它,就可以減少老舊設備的淘汰速度,將所有資源充分利用起來,為數據中心節約了很多購買新設備的資金,運行效率也高。
第四,服務部署速度不同。傳統數據中心要向客戶提供服務,都是提前建設好數據中心,然后對外出租,尋找目標客戶。如果大型客戶主動找上門來,現有的數據中心又不滿足,那就不好辦了,因為新建或者擴容數據中心至少要以年為交付周期,建設周期會很長,這樣很可能客戶等不及,轉而找其它能滿足的數據中心了,這樣潛在的大客戶就可能丟掉了。可如果提前建設好大規模的數據中心環境,坐等大客戶上門,如果不來就要自己負擔數據中心運行的各種費用,讓數據中心空跑可不是什么好事兒,不僅賺不到錢還往里搭錢。云數據中心按需進行建設,采用定制化的交付,按照客戶的需求,模塊化交付。通過云計算等技術將物理資源虛擬出來,看能否滿足,如果不滿足就通過模塊化方式擴建,一般幾天,或者幾周就可以完成搭建,這樣大大加快了服務的提供速度。
第五,使用費用不同。傳統數據中心,客戶要購買各種自己需要的設備,并自己管理和維護,客戶要聘用大量的技術人員,這樣設備購買費用和后期維護費用都很高(不差錢的例外),增加企業成本,尤其是中小型企業根本沒有能力去支付這些費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企業的發展。而云數據中心則不同,客戶不需要購買任何設備,只需要購買各種資源就可以,不用擔心設備老化,不必關心設備如何去運行,網絡如何搭建,只關注自己的應用如何部署和使用就可以了,這樣讓客戶將精力放到發展自身業務上來。而云數據中心由于具備大量的專業技術人員,可以對眾多設備進行管理和維護,并將這些費用計算到客戶購買的服務中來,即便如此,客戶購買資源的支付還是要比以往降低很多,而數據中心因為資源得到了充分利用,也可以節省費用支付。這樣兩者都從中獲得了好處,所以不論從哪個角度來講,云計算都給它們帶來了好處,這樣的數據中心無疑是空前強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