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云計算在互聯網領域的快速推廣,云計算環境下的網絡運行和維護也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中培偉業《云計算與虛擬化最佳實踐》專家蔣老師指出,用戶與后臺資源的網絡穩定性對于最終體驗是至關重要的,然而對于大部分傳統企業和運營商來說,網絡的QOS使用并不能完全滿足網絡穩定性的要求,對于大多數傳統企業,數據中心多依靠于運營商的網絡,所以多數的流量全部混合到核心網絡當中去進行傳輸,那么對于云計算環境下,多業務,多租戶的模式下,網絡流量的區分至關重要。
設計云計算的網絡模型時,我們應該更多、更好地去運用云計算所帶來的便捷性,多種業務共存在每個資源池當中,從資源池引入到上層網絡,這時我們就應該對于多種流量進行逐一的區分,建立不同的業務模型,找到不同業務對應的底層協議種類,以便在日后整個云計算爆發的時候,使得每個邏輯業務網絡更加清晰,從龐大的數據流當中提取不同流量。對于云計算來說,三種服務模型所產生的流量也是有所不同,宏觀上可以區分如下:
SaaS流量模型
包括大量的HTTPHTTPS流量,主要分布于80443端口,通常屬于一種輕量型的數據連接機制,但是在一定程度下,比如上傳或者下載,將會產生多種數據流進行傳遞,使得帶寬占用的不明朗,與資源管理的復雜性。
PaaS流量模型
PaaS屬于對外提供定制的軟件運行環境,往往會在系統開發與調試階段產生不同的數據流量,那么多與每項的程序調用所使用的流量區分,在這個平臺也會逐漸產生。
IaaS流量模型
IaaS這個層面所產生的流量就比較復雜,兩個維度,一個是屬于面向業務,多租戶,多業務的流量區分,在線存儲的服務,每個存儲通道所產生的流量區分,每個虛擬機所產生的流量的區分,對于整個網絡的流量區分與所需網絡的提供將會是一個逐漸演變的過程。
基于以上的流量區分與流量的安全性,我們應該在云數據中心網絡層面上去提前認識與使用,并結合業務實際需求去建設適合用戶的數據中心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