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大數據已經遍布我們生活、工作的各個角落,很多企業在決策的時候,都是根據數據分析,而不是像以往似的根據經驗和直覺。
在大數據時代,我們要改變思維,才能發現大數據帶給我們的機會。然而,在這個世界上,最難改變的就是人的思維,只有讓一個人從本質上認清這種思維,了解這種思維的好處,才能改變他的思維。
被人們稱為“大數據時代的預言家”的維克托·邁爾·舍恩博格認為大數據時代的三大思維是:
1.需要全部數據,而不是數據樣本
過去,人們對數據的利用率低,而且慣用的方式是抽樣,但是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數據的存儲和處理技術也有了更好的發展,數據的使用不必再局限在過去的抽樣形式上,完全可以全部利用,而且有先進的技術作支持,數據處理的速度也非常之快。
2.不再要求數據的精確度
采用抽樣的方式時,對數據的精確度要求很高,因為數據的精確性直接影響抽樣的結果。在大數據時代,數據很難做到以前的精確性,但是利用全部數據帶給我們的好處,遠比要求數據精確劃算。
3.關注相關性,不再糾結于因果關系
相關與因果之前是模糊與精確的關系。大量的數據沒有保證其精確性,但是從眾多的數據分析中已經得到我們想要的信息,如果要找到因果關系,則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可是只通過這些相關數據,已讓我們對下一步的發展有了方向,何必再去研究它的因果關系呢?
因此,大數據的到來,我們應該重視數據的價值,改變過去的思維方式,即使有些數據我們不知道它有什么用處,也要保留下來,因為這些數據中都蘊藏著卷大的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