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云計算這個詞可謂是大家茶余飯后都在討論的話題。有的人就十分好奇,為什么云計算不叫做風計算、雷計算呢?其實云計算簡單的來說就是大型互聯網公司的服務器資源,不會顯示主機。也有很多書籍把服務器的下面用云的圖形作為背景,意思就是想把幾臺服務器圈起來而已,一般一個云朵上會放好幾個服務器。那么云計算到底是什么?云計算能干什么?
一、專業人員的定義
云計算可以理解為在線或虛擬,即通過網絡可以使用一些虛擬的服務器、數據庫、存儲等,并不占用我們的實體計算機的內存等資源,比如網盤。云計算有狹義行業廣義之分。
1、狹義云計算
狹義的云計算是指IT基礎設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即通過網絡以按需、易擴展的方式獲得所需的資源(硬件/平臺/軟件),其中提供資源的網絡被稱為“云”。“云”中的資源對使用者來說有四大特性,即無限擴展、隨時獲取、按需使用和按使用付費。
2、廣義云計算
廣義的云計算是指服務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過網絡以按需、易擴展的方式獲得所需的服務。這種服務可以是IT、軟件、互聯網相關的,也可以是任意其它的服務。
二、云計算的類型
云計算目前還處于萌芽階段,有大大小小魚龍混雜的各色廠商在開發不同的云計算服務,從成熟的應用程序到存儲服務再到垃圾郵件過濾不一而足。根據不同的廠商、分析師和IT用戶對云計算的看法,可以將云計算細分為七大類:軟件即服務(SaaS)、效用計算(Utility computing)、云計算的網絡服務、平臺即服務(Platform as a service)、管理服務供應商(MSP)、服務商業平臺和網絡集成。
三、云計算到底是什么
個人認為云計算就好比是從古老的單臺發電機模式轉向了電廠集中供電的模式。它意味著計算能力也可以作為一種商品進行流通,就像煤氣、水電一樣,取用方便,費用低廉。傳輸介質是互聯網便是云計算與其最大的不同。
云計算其實說簡單也很簡單,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比如云盤、搜尋引擎、電子信箱等,使用者只要輸入簡單的指令即能得到大量信息。在未來,云計算的應用將會不斷拓展和更加人性化。相信未來如分析DNA結構、基因圖譜定序、解析癌癥細胞等,都可以透過這項技術輕易達成。
云計算最大的貢獻在于為供應鏈中的企業提供了統一的平臺。
云計算提供的就是One World One Languange,同一個世界,同一種語言。
由于使用統一的系統,統一的標準,統一的數據格式,企業間的數據傳遞變得簡單而即時,真正實現了供應鏈的整合。
供應鏈整合的最大貢獻在于流程的集成與簡化。當上游企業的采購訂單提交之后,直接轉換為下游的銷售單據,財務結算過程也是如此,上游游的付款單據可以轉換成下游的收款單據信息。這樣同樣的業務,只需要一方制作單據,通過協同可以轉換為對方的相逆流程單據。
四、云環境有六個比較常見的特征
1、按需使用。云用戶能夠通過自助服務來使用所需的基于云的服務,無需與云提供者交互。
2、隨處訪問。基于云的服務能夠被各種云服務用戶訪問。
3、多用戶。資源池允許云提供者把大量資源放到一起為多個云用戶服務。每個用戶都不會意識到該資源還在被其他用戶使用。
4、彈性。云根據運行時條件或云用戶或云提供者事先確定的要求,自動透明地擴展資源。彈性通常被認為是采用云計算的核心理由,其與降低投資和與使用成比例的成本等好處聯系在一起。
5、可測量的使用。云平臺有能力記錄信息資源的使用情況。可測量的使用特性與按需使用特性密切相關。
6、可恢復性。云可以實現配置好資源,當一個資源出現故障時,就自動轉移到另一個冗余的存儲上進行處理。云用戶可以增加其應用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以上即是關于云計算到底是什么以及云計算能干什么的全部內容,想了解更多關于云計算的信息,請繼續關注中培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