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應該畫更多的時間在思考上,而不是急于忙著寫文檔然后緊接著的是無休止的改改改,當我們想清楚之后,再去產出文檔或原型,你會發現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情。
關于產品經理的工作職責,有個很通俗的說法,就是解決各種問題,從某個角度來看確實如此,大部分需求都是以問題的形式發芽,產品經理最終產出的PRD或原型就是解決問題的方案。
那么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應該注意哪些環節呢?中培偉業《卓越的產品經理》培訓專家郭老師在這里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郭老師指出,解決問題時應該遵循這樣三個步驟:首先要追溯問題本源,把問題思考透徹;然后代入業務背景,了解問題所處的大環境;最終才去探尋解決之道,盡量找出最合理的方案。
一、追溯問題本源
將問題理解清楚透徹是解決問題最根本和關鍵的環節,因為如果方向有偏差,很難抵達終點。所以最開始,我們首先要著手將問題思考透徹,可以嘗試從以下三方面嘗試來理解:
a.由問題表象出發追究其真實訴求
問題往往是以最淺顯的形式表現出來,隱藏在表象之下通常有更真實的訴求,只有當我們看透之后,才能提出更優雅、更徹底的解決方案。有一個很簡單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看透問題背后的真實訴求,就是持續的問為什么,直到了解問題的全局。
b.將問題分解并找到各自的影響因素
一個復雜的問題往往包含著若干小問題,當我們遇到棘手的問題時或者是為了能夠更好的思考解決方案,我們要學會嘗試將問題拆解,可能是按照業務流程順序將各個環節獨立思考解決措施,從而得到全局的解決方案;亦或是剖析出問題的所有影響因素,分析其因果關系或是相關關系的存在,從而找到關鍵因素著重處理,其它小問題可能會隨之迎刃而解。
c.回歸問題最本質的抽象邏輯
不同的場景下問題的處理方式可能完全不同,究其本質往往是底層某些潛在的抽象邏輯是不一樣的,那么在此之上的產品設計方案應該也會有所不同,因此盡量去分析問題本質所潛在的抽象邏輯,能很好的幫助我們思考。
抽象出來的邏輯可能是這種數量分類,也可能是或與非,或者是包含并列取交集,或者其它各種…….我們將類似的邏輯從問題的底層抽象出來之后,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會有一種從混亂無章到有跡可循的豁然開朗。
二、代入業務背景
問題通常不是無源的,往往伴隨著實際的業務場景,所以當我們對問題的本質有足夠透徹的思考之后,要學會代入業務背景再做取舍和判斷,只有讓問題從空中落地,才能更好地解決。
a.了解自身業務現狀及問題大背景
很多產品功能是為了解決實際業務操作中的問題,只有當我們對業務現狀有深入了解之后,才能去輔助我們對產品設計方案做出更準確的判斷,而不能憑空YY業務場景,否者非常容易埋下某些『雷』在日后爆發。
而有些問題不僅僅需要了解自身業務的背景,還需要了解相關的法規政策、市場規則,如此才能幫助我們在更正確的道路上去解決問題,而不是設計出一個無法落地的完美解決方案。
b.分析行業數據作為決策因素來源
我們在做某些決定時通常有兩種決策因素來源,一種是憑借自己的直覺,另一種就是通過數據分析來做判斷。通過數據能幫助我們更真切的了解產品的使用現狀,了解當前業務處于何種狀態,如此才能知道當前面對的問題所處的現狀。
同樣除了自身業務相關的數據,大行業其它相關數據也是非常重要的信息來源,通過數據分析目的也是更好的幫助我們了解業務所處的背景。
三、探尋解決方案
當我們對問題有足夠深入的思考,同時對業務背景有足夠的了解之后,才到了最后尋找解決方案的最后步驟。
a.歸納市場上成熟的解決方案和思路
很多問題都是想通的,大部分情況下當我們遇到某個問題的時候,行業其它產品或許早已經趟出一條明朗的解決之道,我們完全可以歸納總結出來加以借鑒學習,站在前輩的肩膀之上,能讓我們用盡量短的時間看的更遠。
同時要切忌無原則的生搬硬套,前人提供的是方案和思路,但一定要學會結合自己產品的實際狀況做相應的取舍和優化,在對自己的產品有足夠深入的了解之上,一定要講究方案的適用性。
b.通過對問題解構分解摸索全新的解決之道
同樣仍有很多問題,市場上或許并無完美的解決方案,或者是他人還未感知到問題的存在,針對這樣的問題,則需要我們自己去摸索新的解決之道,或許是通過將問題解構成獨立的小問題各自突破,或許是通過新技術的引入來提供新的思路……這樣的問題挑戰很大,但是所收獲的價值則會令人深受鼓舞。
c.通過巧妙的轉移問題焦點來化解狀況
除了按照既定思路來處理,有時候還可以通過轉移問題的焦點,巧妙得化解當前所遇到的狀況,采用一種“曲線救國”的新思路來解除當前所遇到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