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全球關注度最高的超市就應該是馬云的“無人超市”了,自動識別、VR通道、即走即付、虛擬貨架、24小時、無收銀員的特點帶動了互聯(lián)網(wǎng)行業(yè)及零售行業(yè)的一陣熱捧。
無人超市的出現(xiàn),并不只是最近的事。
Nraffr
2016年初,瑞典就出現(xiàn)了通過手機掃描二維碼進門,且手機綁定信用卡支付的無人便利店
BingoBox
在今年6月初,一家叫“繽果盒子” (BingoBox)的無人收銀便利店登陸上海,號稱全球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可規(guī)模化復制的24小時無人值守便利店。
AmazonGo
美國零售巨頭亞馬遜就曾在2016年推出過無人便利店AmazonGo,但仍局限在亞馬遜西雅圖總部供員工測試使用,不對外開放。
而這陣子刷屏的杭州無人超市,采用的是視覺傳感器、壓力傳感器以及物聯(lián)網(wǎng)支付等技術。其中關鍵就在于為每件商品添加了RFID標簽(俗稱電子標簽),它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并獲取相關數(shù)據(jù),識別工作無須人工干預,可工作于各種惡劣環(huán)境。目前在一些圖書館和線下商店的磁扣中,也會用到類似的技術。可以說,這是一種相對成熟且廉價的解決方案。
馬云的“無人超市”第一次進店的時候,打開淘寶掃描門口的二維碼進店,接下來的購物全程都無需再使用手機。
目前店內分為超市區(qū)和餐飲點單區(qū),超市區(qū)內各種商品應有盡有,玩具、公仔、日用品、飲料,等等商品,消費者可以做到想拿就拿,說走就走。挑選好商品,直接就可以出門。無須掃碼支付,無須收銀員,系統(tǒng)自動會在大門處識別商品,并自動從支付寶扣款。
餐飲點單區(qū),由于比較特殊,所以有服務員;當你點好后,你只要在屏幕下方站著,頭頂就會顯示取餐號碼和剩余時間。如果已經做好,就會顯示:XX號,請取單。
相關技術
馬云“無人超市”應用了人工智能卷積神經網(wǎng)絡、深度學習、機器視覺以及生物識別等人工智能領域前沿技術,可實現(xiàn)掃碼進店、直接購物、拿了就走、無需結賬的無人店全智能化操作。
“無人超市”的本地處理系統(tǒng)應用了深度學習的神經網(wǎng)絡,會記錄每個客戶的消費習慣,甚至會在外網(wǎng)抓取用戶信息,實現(xiàn)“人店對話”。第一次的溝通是最簡單的,“您好,歡迎光臨,您正在看的是XX商品。”隨著客戶消費次數(shù)的增加會越來越智能,下一次購物時可能會問“您好,上次購買的商品還喜歡嗎?我們推出了新的產品您要看看嗎?”
機器視覺技術+生物識別技術鎖定消費者身份,確定“我就是我,而不是我的雙胞胎姐妹”。盡管關聯(lián)的只有消費者的支付寶賬號,但“眼睛”可以看到用戶的性別、年齡,樣貌,將信號傳輸給“大腦”,建立更好的交流。不過要很好的實現(xiàn)這一點,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目前“眼睛”完成的主要任務是,商品和消費者之間的綁定。通過機器視覺+無線射頻技術,40毫秒比對一次,了解消費者拿走或放回的是什么商品。使用了卷積神經網(wǎng)絡和機器視覺對消費者的體態(tài)以及商品進行識別分析。由于人臉易被遮擋,在持續(xù)追蹤消費者時,體態(tài)識別比人臉識別可行性更高,不易跟丟。目前“無人超市”采用“非配合人臉識別”技術,即用戶在不看鏡頭的情況下,系統(tǒng)也能精確捕捉用戶的生物特征,并進行匹配、計算。用戶首次進店時需要進行人臉信息采集,并同意自動扣款協(xié)議。并且,機器視覺可以識別大部分形狀標準的商品,但小部分軟的、容易變形的商品,需要用射頻技術來識別。
同時,機器視覺識別商品最大的挑戰(zhàn)在于去背景。店內光線的變化和移動的消費者都會對識別的準確性造成影響。目前阿里采用的是多路攝像頭和傳感器結合的方案。多路攝像頭的主要作用在于監(jiān)控店內的情況,同時追蹤分析消費者的行為。比如,分析用戶拿到某一樣商品時的表情和肢體語言,借此幫助商家判斷某款商品是否足夠符合他們的心意;通過捕捉消費者在店內的運動軌跡、在貨架面前的停留時長,則可以指導商家調整貨品的陳列方式和店內的服務裝置。不過,阿里無人超市內的商品加購并非通過機器視覺系統(tǒng)來完成的。雖然其貨架上也集成了識別系統(tǒng),但主要是用于記錄消費者的行為,比如消費者對某個特定商品拿起、放下了多少次。
據(jù)業(yè)內人士介紹,采用機器視覺方案的無人零售店,隨著店鋪面積增大、人流量增多,將對GPU造成巨大的挑戰(zhàn),且識別精度也難以保證。無人售貨便利店中用到的圖像識別系統(tǒng)在小范圍場景中——比如10平米,100個商品品類,2個用戶——和高資本、技術投入下,準確率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要進一步擴大,則將面臨非常大的挑戰(zhàn)。考慮到阿里無人零售店面積高達200平米,無論是從對GPU的挑戰(zhàn)還是識別的準確性來說,用機器視覺進行商品加購都是難以實現(xiàn)的。
線下消費在新技術的促進下,不斷涌現(xiàn)出新的商業(yè)模式與商業(yè)場景,但這種無人超市是否會成為新趨勢,是否會代替?zhèn)鹘y(tǒng)的零售模式,則有待時間檢驗。不過,在這個智能時代,或許一切都充滿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