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培偉業IT常青樹專家認為,人工智能的發展正進入新階段,呈現出深度學習、跨界融合、人機協同、群智開放和智能操作等特征。與所有顛覆性技術一樣,新一代人工智能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因此需要統籌謀劃、科學引導。
為搶占人工智能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構筑我國人工智能發展的先發優勢,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規劃》中對把握全球人工智能發展態勢,找準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全面增強科技創新基礎能力,全面提升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防應用智能化水平做出了重要指示。并對人工智能科技創新體系、高端人才隊伍培養、培育高端高效的智能經濟、建設安全便捷的智能社會等做出了重要部署意義。
規劃定位
規劃定位于以加快人工智能與經濟、社會、國防深度融合為主線,以提升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創新能力為主攻方向,構建開放協同的人工智能科技創新體系,把握人工智能技術屬性和社會屬性高度融合的特征,堅持人工智能研發攻關、產品應用和產業培育“三位一體”推進,全面支撐科技、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
三個階段
《規劃》明確了我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戰略目標:
2020年
· 人工智能總體技術和應用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
· 人工智能產業成為新的重要經濟增長點
· 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成為改善民生的新途徑
2025年
· 人工智能基礎理論實現重大突破
· 部分技術與應用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 人工智能成為我國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的主要動力
· 智能社會建設取得積極進展
2030年
· 人工智能理論、技術與應用總體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創新中心
六大任務
《規劃》提出六個方面重點任務:
一、構建開放協同的人工智能科技創新體系,從前沿基礎理論、關鍵共性技術、創新平臺、高端人才隊伍等方面強化部署。
二、培育高端高效的智能經濟,發展人工智能新興產業,推進產業智能化升級,打造人工智能創新高地。
三、建設安全便捷的智能社會,發展高效智能服務,提高社會治理智能化水平,利用人工智能提升公共安全保障能力,促進社會交往的共享互信。
四、加強人工智能領域軍民融合,促進人工智能技術軍民雙向轉化、軍民創新資源共建共享。
五、構建泛在安全高效的智能化基礎設施體系,加強網絡、大數據、高效能計算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升級。
六、前瞻布局重大科技項目,針對新一代人工智能特有的重大基礎理論和共性關鍵技術瓶頸,加強整體統籌,形成以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項目為核心、統籌當前和未來研發任務布局的人工智能項目群。
保障體系
《規劃》強調,要充分利用已有資金、基地等存量資源,發揮財政引導和市場主導作用,形成財政、金融和社會資本多方支持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格局,并從法律法規、倫理規范、重點政策、知識產權與標準、安全監管與評估、勞動力培訓、科學普及等方面提出相關保障措施。
產業舉措
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創新中心,意味著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競爭力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智能經濟、智能社會取得明顯成效,為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和經濟強國奠定重要基礎。實際上,科技業界早已在自發布局人工智能產業。在科技產業領域,算法、數據、計算力和應用已經或正在為AI落地準備充足的彈藥,語音識別、手勢控制、語音翻譯、圖像識別以及大數據可視化和可視分析等等人工智能技術,在社會生產、生活中也有了廣闊用武之地。所以,人工智能之路與此次《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中國家對未來人工智能人才技術積累、建設智能經濟和智能社會的設想是高度呼應的。
舉例
1、京東
一個月前,京東發起了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創新聯盟,攜手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及洪泰智造工場、英特爾、浪潮、科大訊飛、搜狗、光標資本等機構及企業,聯盟成員超百家,旨在共同推動我國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在人才隊伍建設方面,京東也已經組建了以大量科學家為主的人工智能研發隊伍。
2、順豐
順豐擁有中國物流領域最完整、最精準、價值鏈最長的數據,堅實的大數據基礎和廣泛的應用場景為順豐在人工智能領域技術,從研發到實踐全過程提供了獨特的優勢,這也是使順豐有機會成為人工智能領域最具有廣度和深度的實踐者與推動者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順豐已經率先在國內實踐了以無人車、無人機、無人倉等為代表的智能倉儲物流技術;同時,同一體系下的順豐依靠大數據能力也很早就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到了金融和消費領域。這些成果,恰好呼應了日前國務院印發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中對未來智能經濟、智能社會的設想。
走向未來
“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加速向制造業等行業滲透,來推升新經濟,向智能化加速躍升?!笨梢娙斯ぶ悄芤呀洺蔀樾陆洕拇怼?/p>
舉例
智慧云制造
“智慧云制造”是云計算在制造領域的落地和拓展,是實施“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制造”行動計劃的一種智能制造模式和手段。
多年來,國家科技計劃持續支持人工智能相關技術的研發,并取得重要進展。應該看到,我國人工智能整體發展水平與世界領先國家相比仍存在差距。比如,缺少重大原創成果,在基礎理論、核心算法以及關鍵設備、高端芯片、重大產品與系統、基礎材料、元器件、軟件與接口方面差距較大;科研機構和企業尚未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生態圈和產業鏈,缺乏系統超前研發布局;尖端人才遠不能滿足需求。
解決辦法:針對薄弱環節,規劃強調
一方面,將構建開放協同的人力智能科技創新體系,從前沿基礎理論、關鍵共性技術、創新平臺、高端人才隊伍等方面強化部署。
另一方面,培育高端高效的智能經濟,發展人工智能新興產業,推進產業智能化升級,打造人工智能創新新高地。
結語
在未來,我國各行業企業必須根據規劃要求,以加快人工智能與經濟、社會、國防深度融合為主線,以提升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創新能力為主攻方向,構建開放協同的人工智能科技創新體系,把握人工智能技術屬性和社會屬性高度融合的特征,堅持人工智能研發攻關、產品應用和產業培育“三位一體”推進,全面支撐科技、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